一瓶9.9元的純糧大曲酒,讓曾負債百億的宋河酒業重回聚光燈下,也在本已深陷寒冬的白酒行業扔下了一顆深水炸彈。
“我們砍掉了438個老產品條碼,現在只剩下20個新品。”在11月9日舉行的“新宋河起航”發布會上,鍋圈實業集團董事長楊明超的這句話,宣告這家豫酒名企正式開啟新的發展軌道。

更引人注目的是,同期宋河酒業官方表示,計劃推出定價9.9元/500ml的純糧大曲酒,以高性價比搶占大眾消費市場。這一決策背后,不僅是白酒行業深度調整下的生存抉擇,更是一家老名酒在新時代的突圍嘗試。
寒冬求生:行業困局與宋河破局
綜合來看,宋河酒業將推出9.9元純糧大曲酒的決定,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深深植根于當前白酒行業的嚴峻形勢。
根據中國酒業協會近期發布的《2025中國白酒市場中期研究報告》顯示,今年上半年,白酒行業平均存貨周轉天數已達900天,較上年同期增加10%;存貨量同比增加25%,經銷商庫存升至歷史高位。
與此同時,渠道終端的困境進一步加劇了行業矛盾:58.1%的經銷商及零售商反饋庫存同比增加,超半數受訪者表示實際銷售價格倒掛程度加深,另有超四成渠道商面臨現金流壓力。
在這樣的行業寒冬中,宋河酒業選擇以低價策略破局,既是積極求變,也是不得已的生存之道。寒冬之下,生存優先于姿態。

縱觀宋河酒業發展歷程,這家曾與茅臺、五糧液等同列“十七大名酒”的老牌企業,走過了一段從輝煌到沒落的曲折道路。在輔仁藥業經營下,宋河酒業2012年營收曾突破22.5億元,穩坐“豫酒老大”寶座。然而,隨著輔仁藥業2019年“爆雷”,宋河也深陷債務危機,最終負債高達115.86億元,走向破產重整。
面對這種困局,接盤者鍋圈實業展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。自2024年1月介入幫扶經營以來,鍋圈在16個月內投入1.8億元資金,為宋河酒業贏得了喘息之機。其中,在產品層面,鍋圈對宋河實施了“瘦身手術”,將原有438款產品砍至三大核心系列,同時計劃以9.9元純糧大曲酒作為突破口,搶占大眾酒消費市場。
這一低價策略背后有著清晰的商業邏輯。楊明超在2024年9月曾透露,產品結構調整后,宋河酒業單瓶出廠價從23元提升至90元,酒廠保本點也從每年8.7億元大幅降低至3.2億元。
這從側面意味著,通過聚焦核心產品提升單品利潤后,宋河酒業可以騰挪資源,進而以期通過9.9元純糧大曲酒這一“引流單品”快速激活市場。畢竟,在白酒消費降級的大趨勢下,高性價比產品更易打開市場。
伴生風險:低價漩渦與行業警示
客觀而言,宋河酒業的9.9元白酒策略雖可能帶來短期轉機,但其潛在風險不容小覷,甚至可能對企業自身乃至行業生態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。
品牌價值透支是最直接的隱憂。作為曾經的“十七大名酒”之一,宋河酒業在消費者心智中保有特定品牌定位。9.9元的定價雖然能吸引價格敏感型消費者,卻也可能導致品牌認知混亂。長期而言,這種低價策略可能會不斷稀釋其歷經數十年積淀的品牌價值。正如業界專家所言:“品牌是時間的朋友,但價格戰可能讓它成為時間的敵人。”
與此同時,這一產品策略還有可能成為行業價格戰的又一導火索。今年3月27日,中國酒業協會聯合行業頭部酒企發布了《中國酒業防內卷式競爭倡議書》,明確倡議營造公平、有序、健康的酒類市場環境,防止“內卷式”惡性競爭。當一家知名酒企以如此低價切入市場,勢必對同價格帶品牌形成壓力,迫使它們跟進降價,最終可能將行業拖入更深的價格內卷漩渦。

更為重要的是,這種超低價策略極易拉低消費者對白酒品質的普遍認知,甚至將其推向“廉價快消品”的范疇。比如2024年德國連鎖超市奧樂齊推出的9.9元固態法白酒,便是前車之鑒。生產商為控制成本,將傳統發酵時長縮短至30天,并在分級儲存時選用較低等級基酒。其結果便是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反饋的“能喝,但不好喝”、“酒精味太重,沒啥糧香和窖香”。
這類以犧牲白酒核心風味為代價的極致低價產品,雖能博取一時關注,卻可能潛移默化地塑造著“白酒本就該如此廉價”的消費認知。長此以往,不僅將會稀釋消費者對白酒背后所蘊含的匠心工藝、時間沉淀與風味價值的認同,更有可能從根本上動搖行業賴以生存的品質與文化根基。
此外,從鍋圈自身能力看,也存在明顯邊界。雖然其擁有強大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和渠道資源,但缺乏白酒操盤經驗是其軟肋。尤其在河南大本營市場,宋河酒業面臨嚴峻挑戰:河南白酒市場規模超600億元,本土前五位酒企市場份額卻不足30%,多數份額被全國名酒占據。鍋圈能否將“供應鏈神話”復制到白酒賽道,仍是未知數。

面對這些挑戰,宋河酒業試圖通過差異化競爭找到突圍之路。在此次發布會上,楊明超提出了“三體合一”的經營理念,即圍繞“消費者愛喝、終端掙錢、宋河釀好酒”三大目標協同推進,力求實現品牌與市場的共生共贏。同時,其計劃啟動“從酒到飲”的產業升級,推動宋河酒業向宋河酒飲拓展,實現“酒飲到家”的便捷服務,并最終將企業打造成開放式的“酒飲產業平臺”。
楊明超將此愿景概括為“喝的鍋圈”,旨在通過平臺化與標準化運營,重塑酒飲消費生態。然而,這一轉型需要長期投入與持續資源保障,在當前外部市場環境不確定性增強的背景下,其前景仍然充滿挑戰。
宋河酒業的這場主動求變,究竟會成為老名酒煥新的典范,還是將區域酒企拖入更深的價格戰泥潭,一切有待市場檢驗。
